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神农识药》清热解毒药之蒲公英
来源: 神农架林区商品交易中心官网|神农商品官网 作者: 神农架林区商品交易中心官网|神农商品官网 2025-10-18 0 分享到:

《本草纲目》记载:

蒲公英,一名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乳痈红肿、疳疮疔毒

《本草备要》记载:

蒲公英,一名黄花地丁。泻热,解毒。甘平。花黄,属土,入太阴、阳明(脾、胃)。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专治乳痈疔毒,亦为通淋妙品。擦牙、乌髭发,白汁涂恶刺。叶如莴苣,花如单瓣菊花,四时有花,花罢飞絮,断之茎中有白汁。

《滇南本草》记载: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味苦、平,性微寒。治妇人乳结、乳痈,红肿疼痛,乳筋梗硬作肿胀,服之立效。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利小便,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蒲公英得水之冲气,故味甘、平。无毒。入肝、胃二经,解毒。形似车前草之叶,微瘦小细长,独苗,开黄花,叶上微有白毛。

《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脾胃二经。化热毒,消恶疮结核,解食毒,散滞气。细锉,同忍冬藤取汁入酒,以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

各家论述:
《唐本草》: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

《本草衍义补遗》:蒲公英,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医林纂要》:蒲公英,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本草图经》:蒲公英,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纲目拾遗》:蒲公英,疗一切毒虫蛇伤。

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其记载始见于唐《新修本草》,原名蒲公草。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蒲公英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植物甾醇类、香豆素类、倍半萜类、挥发油类等。

蒲公英具体运用小提示:

1、国医大师张震认为蒲公英与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之作用相似,但前者能散滞气,为治乳痈之要药。

2、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等临床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成分是其已知的活性成分)

3、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叶与根的水提取物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其具有的总抗氧化能力与类黄酮、异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和SOD、CAT等抗氧化酶类相关)

4、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其活性成分T-1具有一定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5、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多糖、黄酮类、酚酸类、三萜类、挥发油等成分有关)

6、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提取物不仅可以调控细胞周期、破坏肿瘤细胞形态、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还可以减轻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和作用于肿瘤微环境而发挥一定抗肿瘤作用;其已知的有效成分有多糖、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化合物等)

7、蒲公英具有一定的胃肠保护作用。(其中的阿魏酸和齐墩果酸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另外蒲公英溶液对幽门螺旋杆菌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8、蒲公英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机体对乳酸的清除,促进肝糖原储备,使机体有更多的能量供应,而发挥抗疲劳作用的)

9、蒲公英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作用。(其中的多糖、酚酸类化合物、萜类和倍半萜内酯等为其降糖的物质基础)

10、蒲公英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11、蒲公英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特别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To Top
melody59788 2633649919